01
这个棋局是1980年苏联棋手马楚凯维奇所创造出来的,名字叫“不动宝石花”。
我们来分析一下局面:首先,注意右边的这个马兵阵营,这是由双方的16个兵和两匹马构成的。有趣的是,每方的马都被己方的兵挡住了所有去路,应此马已经不能动弹了;而每方的兵,又因为被对方的兵挡住了,所以也不能动。乍一看,就像一朵花一样,因此得名。
余下的时间内,只有双方的王才可以满场跑,但又不能破坏“宝石花”,形成了天长地久的和棋。
02
这里先和各位棋友们普及一个知识,那就是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对于僵局(stalemate)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
在中国象棋里,如果有一方除了“帅”或“将”以外什么棋子都不能动,而动了自己的“帅”也是送将(或者干脆连“帅”都不能动了),那么这一方就算输了。
而在国际象棋中,上述情况出现时,双方会被判定为和局。
现在再切入正题:如果说对手的实力已经甩了你几百条街了,赢已经没有希望了,那么如何摆脱这种状态,至少做到和棋呢?
一些闲得无聊的国际象棋大师们,曾制作过这样一个局面:
这局棋实际上还有它自己的一套形成过程!(虽然我们不在这里论述)但是能制作出这么一盘有模有样,还能清楚地写出它的形成过程的棋,还是很厉害的。
不用说,黑棋肯定是通过一次次的送子,然后故意把自己的棋摆成了这样一个“自闭症”的形式,最终强行和棋。
03
实际上,在制作出刚才的那盘棋后,这些闲的没事儿干的大师们的精力还是十二分的旺盛,以至于他们又创造出了另一盘棋,和刚才那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可以看到,白棋所有的子都被自己(或对方)的棋给封死了,而唯一可以动的d2马和g3车却又因为被牵制住(否则是送将),不能移动。而白方的老国王因为黑方兵和象的制约,也不能动。这个局面又一次和棋了。
我们可以看到,这盘棋中双方的子力相对平均,不像前一局那样相差甚远,但是用的步数却较少,只有12个回合。
04
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两局棋:
在第一个排局中,双方共用19个回合,做出了一个奇特的中心对称图形。
于是,在双方都无法动弹的情况下,和局了……
而在第二个排局中,双方历经更多个回合,在各自只死了一个马的情况下,也形成了中心对称且双方无法动弹的局面……
为什么和棋技术是那么的重要?
我们在下棋时,难免会碰到些十分强硬的对手,有可能会打得你落花流水,丢盔卸甲。(等等,怎么扯到战争上面了?)但是,如果你能和他打个平手(就算是强行和棋),也总比输一局要好得多。比如,在淘汰赛上,如果你直接就输了,那么很可能你就直接会被淘汰;但如果你和对手和棋了呢?那么情况就不一样了。因此,最重要的是在重大的失败面前不要放弃努力。
讲一讲我的个人经历吧:前几天,我和一个对手下棋时屡屡中招,导致我到最后只剩下一个国王以及两个兵。当时对手比我多17分(一个皇后,一个车,一个马),但最后通过我的努力,我竟然被逼和了!可以看出心态在比赛中的重要性。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棋谈社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