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chess.cn 国际象棋充电站
国际象棋学习网站

【读书心得】影响我“国象生涯”的十本中文书

分享读书心得

分享读书心得

影响我“国象生涯”的十本中文书

【读书心得】影响我“国象生涯”的十本中文书

我是位国际象棋爱好者,从未参加任何一场正式的国际象棋比赛。我是一位非职业小棋手的老爸。小朋友虽然获得过两次省级比赛前三,但我还觉得做一件事情兴趣很重要,坚持更重要。不过可惜的是,小朋友的兴趣有,但坚持还需要我督促。

唯一兼具兴趣和坚持的就是我自己了,看到国内外的国际象棋书,我只要觉得喜欢,哪怕是封面或目录吸引了我,也要想方设法将其购入。从下面介绍的书的出版年月,您大概可以猜出我喜欢国际象棋已经有多长时间了。家里的国际象棋书应该有近百册了,中英文皆有,连同我喜欢的红楼、三国、三体、金庸等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的书籍,六七个书柜量的书……我只能感慨,上天再赐我多一套房子专门来放我的书吧。

可是,上天还没有让我成为富豪,所以我要的那套房子还没有出现。某种程度上,作为一个喜欢国际象棋的人,那一定是比较理性的人,对不对?所以,自然的,我会想,有些好书是要精读的,有些书则是要泛读的。在“囤书癖”每隔一段疯狂购书之后的自我反省中,我逐步圈定了我的“精读书单”。

在国际象棋类书籍方面,也有这样一个书单,但本文所提到的十本书不一定全在这个书单之列,因为国际象棋的理论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国际象棋的历史也在不停书写着,国际象棋书籍的作者们也是后浪推前浪,不断推陈出新。本文所提到的十本书之所以影响了我的“国象生涯”——抱歉,说“生涯”可能有点职业的味道,但我查了一下字典,“生涯”也可以指生活——没错,国际象棋现在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了,我每天会关注国际象棋的资讯和群聊,每天也在尽可能阅读国际象棋书籍和下棋复盘中。只是,不管我又看到了什么新出版的国际象棋书籍的时候,我不一定会强制与这十本书对比,但他们总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棋之规:我的国际象棋入门书】

【读书心得】影响我“国象生涯”的十本中文书

《国际象棋入门指南》

01

作者:林峰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3年

装帧:平装

林老的这本书是我的国际象棋启蒙书,出版时间距今已有27年了。棋子怎么走、规则等都是第一次从这本书里学到的。但我不得不承认,林老的这本书我“研习”最多的部分其实不是后面的“行棋须知”“残局基础”之类的,而是最前面“国际象棋发展简史”。特别是“三大战役”部分,我读了好多好多遍。因为林老的文笔实在太好!那时自己刚自学国际象棋,没有对手,没有电脑,自己打谱的时候,看后面的内容都觉得好难啊,所以更喜欢看林老写的那些历史上国际象棋大咖们的故事,特别是菲舍尔、“两卡”的数次重要比赛,写的惊心动魄,可读性绝不亚于现今的政治悬疑小说,很多句子我甚至能熟悉到背出来。

此书之后有再版,林老也在其多部著作中补充了“国际象棋发展简史”的部分。我曾在21世纪出版的另外一本介绍国际象棋历史的中文书中读到了和林老著作中一模一样的文字,我非常熟悉那些文字,因为那些文字都是我曾经最喜欢读的文字啊,可那书却未署来源,未署林老的名字,让我哭笑不得。

【读书心得】影响我“国象生涯”的十本中文书

《简明国际象棋入门讲座》

02

作者:罗义平

出版社:  蜀蓉棋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0年

装帧:平装

罗老的这本书对我建立自己的国际象棋开局库有着重要的作用。书中对部分开局的介绍简单明了,且附加了和如今国际象棋电脑数据库里的开局胜率相类似的内容,为刚学国际象棋的我指点了迷津,从那时起,我开始有意识的研习和多走固定的几种开局,而不再因为踌躇开局该走哪些棋子而一头雾水了。

这本书另外的一个特色是对国际象棋棋手的培养机制专门写了一个部分,让我等无缘进入国家队的普通读者大开眼界。其效果和林老写的故事一样,让人不光学棋,还了解了和国际象棋相关的各种知识,增加了国际象棋吸引本人的“粘度”。同时,这本入门书还配有罗老编的一本习题集,也是绿色封面。当时在书店里国际象棋的书籍不多,国际象棋专门的习题书就更少了。看着着专门的习题集,我也是第一次知道了“蜀蓉棋艺出版社”,心想,居然有个专门出版棋书的出版社呀。

【棋之道:国际象棋历史书】 

【读书心得】影响我“国象生涯”的十本中文书

中国国际象棋史》

03

 

作者:国家体委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7

装帧:平装

这是当年的国家体委文史工作委员会编辑的《中国体育单项运动史丛书》中的一本,相当罕见和珍贵的一本书,多人合著。封面自然是中国第一个女子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国际象棋史上第一位欧洲以外的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谢军老师。谢军老师的夺冠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推动国际象棋在中国的发展向前迈进了大大的一步,其当选为此书的封面人物乃是不二人选。

要了解国际象棋在中国发展的来龙去脉,这本不可不读。书的内容也十分丰富,书最前面有很多历史性的彩色照片,包括谢军老师当年的比赛照片、叶江川徐俊叶荣光汪自力等多位中国国际象棋知名选手年轻时的青涩靓照、早年李杯的现场比赛照片等;文字内容更是包罗万象,包括新中国成立前至1995年,国际象棋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谢侠逊等老前辈与阿廖欣的对局谱,青少年国际象棋活动发展介绍等,史料极其翔实。后来,林老和殷昊编著的《国际象棋词典》中对部分史料进行了补充,但作为专门介绍中国国际象棋历史的书籍,这本是独一无二的。

【读书心得】影响我“国象生涯”的十本中文书

《棋与人生》

04

作者:卡斯帕罗夫(谢军、梁自明 译)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

装帧:平装

在有国际象棋等级分制度以来,三位世界冠军菲舍尔、卡斯帕罗夫、卡尔森都是长期占据世界第一的三巨头。菲舍尔性格特别,没有留下什么知名的著作,卡尔森忙于比赛估计现在是没空写书的,而卡斯帕罗夫自2005年获得第22届利纳雷斯超级大赛冠军宣布退役后,笔耕不辍,洋洋洒洒写了好几本大作。其中,最知名的除了英国Everyman Chess出版社出版的五卷本《我的伟大前辈》、三卷本《我与卡尔波夫的对抗》、三卷本《我的最佳棋战》、一卷本《70年代的革命》,就是这本《棋与人生》了。卡斯帕罗夫五卷本的《我的伟大前辈》堪称国际象棋界的“史记”,是全球国际象棋爱好者心目中的“必囤之书”,只是因为购买渠道不通畅和尚未有中译本的现实情况,使得国内收藏此书有了些难度。不过,如今海淘的便利无疑可满足粉丝们的强烈热情,国内有国象爱好者也已试着开始翻译这部内容浩大精深的书,但要翻译完五卷全本,没有耐力和强有力的组织协调工作,那真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了。

《棋与人生》可以说是卡斯帕罗夫自己的“历史”及从行棋中得到人生感悟的文字集。不过,棋王的人生感悟可比一般的鸡汤文好多了,特别是对“战略”“战术”的诠释,结合世界冠军自己的亲身经历,并加入许多历史上的军事、政治素材,对普通读者对待处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也很有启发,让人不由感叹,真是人生如棋啊!《棋与人生》之后,卡斯帕罗夫的另外一本书《深度思考》也有中译本,虽然我认为是其与“深蓝”对战的最佳“爆料书”,但内容主要还是重在探讨人工智能,要论可读性哪本更强些,我倾向于《棋与人生》。

【棋之魂:国际象棋战术、中局书】

【读书心得】影响我“国象生涯”的十本中文书

《国际象棋战术手册》

05

作者:谢尔盖·伊瓦申科(徐家亮 译)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

装帧:平装

初学国际象棋之后,如果不持之以恒进行战术练习,那要提高水平只能是空谈。但就如现在很多人要找人练棋,都会被建议和自己水平相当或比自己略强的人对弈是最好的。战术练习亦是如此,要按自己的水平循序渐进练习才是符合学习规律的,题目太难总想不出答案会丧失对挑战国际象棋高峰的兴趣,题目太易几秒钟就想出答案对个人战术计算能力和敏感度的训练没有价值。2008年,人民体育出版社翻译出版了俄罗斯的《chess school》系列书籍,我认为,其中的上下两册《国际象棋战术手册》是国际象棋战术训练的经典习题集。

《国际象棋战术手册》上下两册一共有近3000道战术题(各版本的题目数量略有不同),按难度分成了11级。上册有1200多题,能全部做完并做对,我估计至少能达到业余的棋协大师水平;而下册1500多题就比较难了,感觉就是一部精深的国际象棋“武林宝典”,要研习并全部做对,应该可以有专业棋手的水平(书中前言说等级分差不多能有2200+)。我只全部做完了上册的题目,但上下册的题目难易分类得当,在苦思冥想得到正确答案后,很容易让人感受到国际象棋战术组合的奇妙和美感。

在战术题分级分类方面,近期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国际象棋基础习题库》《国际象棋战术进阶蓝宝书》系列书籍是独树一帜的,因为其分级分类更细致,似乎更符合中国国际象棋学棋者的需要。这几个系列的书我也买了,只是时间问题,我还没有对全部的习题有切身体会,暂不妄加评论。

【读书心得】影响我“国象生涯”的十本中文书

《国际象棋中局指要》

06

作者: 尤里·阿维尔巴赫(徐家亮 毛履光译)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

装帧:平装

和上面的《国际象棋战术手册》一样,这本《国际象棋中局指要》依旧是2008年人民体育出版社翻译出版的俄罗斯国际象棋丛书中的一员。别看这套丛书每本都小小的薄薄的一本,但却代表着俄罗斯国际象棋传统教育体系的精华,是一套经典的国际象棋综合性教材。作者都是俄罗斯很有名的国际象棋人士(包括前世界冠军卡尔波夫),几乎每本都值得反复阅读。除了上文介绍的《国际象棋战术手册》,我还要说说丛书中的这本《国际象棋中局指要》。

在我学习国际象棋的过程中,中局是异常迷人的阶段,一方面对局厮杀最激烈最令人兴奋的时候在这个阶段,另外一方面中局也是所谓“变数”最多的一个阶段,因为其可能不像开局残局那样有明显的“定式”可循。要学到中局的“战略”精髓,可是要走很长一段路的。不少棋书讲中局的主要方式是对局分析或所谓的局面分析,总让我在快要get到要点的时候突然就来了一堆的变例分析或故作正经地来一段我怎么也想不明白的注释,于是,我更迷茫了,我只得掩书长叹:中局好复杂啊……《国际象棋中局指要》的写作方式有点像论文,但却没有太多学究气和陈词滥调,围绕“双重打击”的中心议题展开,直指关键,让我豁然开朗。之前在国外网站上看到有网友说,研读了《国际象棋战术手册》之后让其elo等级分上涨了200分,我没有看到有网友这样评价过《国际象棋中局指要》,但要让一位业余棋手的elo等级分上涨100分,我觉得《国际象棋中局指要》绝对有这个“实力”。

【棋之精:国际象棋对局集】

【读书心得】影响我“国象生涯”的十本中文书

《国际象棋男子经典对局赏析

07

作者:谢军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

装帧:平装

国际象棋书籍中的对局集有很多以不同主题整理评注的对局集:知名棋手的对局集,如我国国际象棋界前辈张福江先生的作品《国际象棋世界冠军鲍特维尼克对局大全》;重大赛事的对局集,如王青伟、许寒冰两位老师的作品《国际象棋甲级联赛的那些人和事》;针对国际象棋某一方面精心选注的对局集,如孙旗男老师的《跟着棋理走》等。

谢军老师的这本对局集实际上属于“知名棋手对局集”,但分了男子、女子两册出版(女子的是红色封面)。国际象棋书籍中的对局集是国际象棋的“数据库”,在有电脑网络棋局数据库的今天,有人工评注(不主要依赖引擎分析)的对局集显得弥足珍贵。作为国际象棋的女子世界冠军,谢军老师选取对局的眼光和评注内容是值得信赖的,且选取的对局真的是“经典”,精选了历届世界冠军与男子(女子)前十棋手的50个著名对局。不光如此,谢军老师注意在写作国际象棋专业内容的同时,不忘加入对棋手风格、个人特色的若干描述,让人觉得这不光是一本对局集,也是一本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的评论集。一本书既有国际象棋顶尖对决中抽象的强烈美感,又有历史上那些著名棋手的独特介绍,那就很值得一读了。

国际象棋是高雅的智力运动,但终究是人类交流的一种行为方式,上述提到的几本对局集都很注意在对局评注之时,不忘加入“那些人和事”的叙述,让我等棋迷大饱眼福。下面的对局集那更是如此。

【读书心得】影响我“国象生涯”的十本中文书

《冠军的荣耀》

08

作者:叶江川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

装帧:精装

2014 年 8 月 14 日,中国国际象棋男队在挪威举行的第 41 届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团体赛上取得历史性突破,获得冠军,打破了欧美人对奥赛长达 87 年的垄断。这是中国国际象棋“四步走”发展战略的一场重要胜利,和此前谢军老师成为国际象棋史上第一位欧洲以外的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中国国际象棋女队的奥赛夺冠一样,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

某种程度上,这本对局集的出版对于中国国际象棋书籍出版而言也是标志性的事件。至少在这本书之前,我没有看过哪本国际象棋中文书籍对一次国际象棋比赛的“爆料”和评注如此之多、如此详细。作为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国际象棋协会主席和此次奥赛的总教练,作者叶江川老师从资源和资历方面都无人能敌;书的内容和附加的媒体报道内容也相当详细专业,那张夺冠后王玥、倪华两位“老将”拥抱痛哭的照片感人至深,当年著名国际象棋杂志《new in chess》的奥赛特刊封面用的就是那张照片,书中还有更多幕后花絮图文,读来荡气回肠,让人深感此次夺冠的不易。

在这本书之前,我也没有看过哪本国际象棋中文书籍的装帧和印刷如此之好。此前我藏书中很喜欢的一本精装棋书是卡尔森当年成为世界冠军后Quality Chess出版社趁热打铁推出的《Carlsen’s Assault on the Throne》(卡尔森登顶王座战记)。同样的精装和全彩印刷,同样的赛程全解析大爆料,手感观感都极佳!《冠军的荣耀》在内容和装帧上完全可与之平起平坐。

和谢军老师的《国际象棋男子经典对局赏析》一样,《冠军的荣耀》也另有红色封面的“女子版本”,记录了中国女队夺得第42届奥赛冠军的全部棋局和幕后花絮。

【棋之妙:国际象棋残局书】

【读书心得】影响我“国象生涯”的十本中文书

《从入门到大师:国际象棋残局大全》

09

作者: 杰里米·西尔曼(向一凡、王知为、洪凡凌、姚一帆 译)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17年

装帧:平装

残局是国际象棋中最“玄妙”的阶段。初学国际象棋时,因为棋盘上的棋子少,残局会让你直观了解各个棋子的子力及走法特点,你心想这残局好简单嘛。但到了某个阶段,突然就会发现,我和对手经常能拼到残局阶段,子力相当,但有时能赢的棋被对方逼和,能和的棋却走着走着就输了,内心那个翻江倒海,就差点想对棋盘说脏话了。

或许专业棋手终其一生都不敢说自己完全“懂”得如何下好残局。看世界顶尖高手的比赛直播,发现他们不少时候在势均力敌子时,一着不慎就输了,这“一着不慎”除了那种送子送吃的大臭棋或陷入战术圈套,在我看来主要就是指残局走错了棋;看世界顶尖高手的比赛,也会发现他们走残局走的很快很精准,你会想,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脑子里怎么一下就想明白那个车该走到那关键一格的?

残局是国际象棋真正的“武林绝学”,有着比战术要求更高的计算能力和悟性要求。而很多国际象棋残局书没有考虑到读者的水平,一股脑儿的把一些较难的残局放在书的最前面,当读者还没搞清楚什么是“对王”“zugzwang”的时候,一些看似只有双方王兵几个棋子的局面就让人无法琢磨如何取胜及为何要走到关键一格。杰里米·西尔曼这本《从入门到大师:国际象棋残局大全》充分考虑到这点,把残局知识按棋手的等级分从易到难的进行编排,把高深的残局知识循序渐进的进行教授。《从入门到大师:国际象棋残局大全》体现了现场教学的特点,不断提示要点和复习,不断提问让你思考,简直就感觉杰里米·西尔曼在面前给你上课一样。这种鲜活的写作风格一下子在一堆优秀的残局书中显得平易近人,并不是其他残局书不够好,但真的要学习一下杰里米·西尔曼善于“划重点”和他这本书特别编排的教学法啊。

《从入门到大师:国际象棋残局大全》一直是全球国际象棋残局教科书里被频繁推荐的一本,当然,被频繁推荐的还有另外一本,且杰里米·西尔曼本人也特别推荐过,那就是马克·特沃列茨基大名鼎鼎的《残局教科书》。

【读书心得】影响我“国象生涯”的十本中文书

《残局教科书》

10

作者:马克·特沃列茨基(黄民驹 译)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

装帧:  精装

虽然这本《残局教科书》和《从入门到大师:国际象棋残局大全》一样,适合“从入门到大师”不同层次棋手阅读,但我个人认为其内容还是比《从入门到大师:国际象棋残局大全》深点,适合中级及以上棋手阅读。马克·特沃列茨基的《残局教科书》实在是太经典,其自2003年第一次出版后,就被认为是史上最佳残局书之一,且不断增修内容,目前已出到第四版了(据说今年8月将会出第五版)。之前,我只能通过网络阅读其英文版,窥其精妙,但经黄民驹老师翻译后,青岛出版社配以精装形式出版,得此经典书籍中文版,方能领略此书的全貌,真是感觉很不错。好多棋迷也在书籍出版后不断询问出版方后续各种国外经典国际象棋书籍可能的出版情况,可见,《残局教科书》的出版似乎激活了国内国际象棋爱好者们的学习和收藏热情。

随着你下棋经验的丰富,每次读到此书的一些例子,都可能会有醍醐灌顶之感,要么是感觉之前困扰你的残局局面突然就“通”了,要么就是会带给你一些新的体验,让你体会到国际象棋的精妙。比如我们很熟悉的兵追王的“正方形规则”,你会看到马克·特沃列茨基提供的,按“正方形规则”初看追兵无望但却最终成功的特例;还有众多高手在国际大赛中本来可以赢下的棋,却因为觉得局面是所谓的“理论和棋”而错失良机……《残局教科书》也对重点内容进行了标示,不会让读者迷失在这本大部头书的海量文字和例子里。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国际象棋书籍,尤其象《残局教科书》这样的经典读物,可不是一下子就能读完并完全消化的,就如同红楼、三国,常读常新。不少时候,残局及其他国际象棋经典书籍提供的认知,在我面前就如展开了一个平行世界,那是不断让我迷醉在国际象棋实战和书籍文字共同营造的桃花源,美妙异常但却真实无比。

最近一篇名为《我国国际象棋热度低的原因和对策》的文章引起热议,我个人觉得中国缺少国际象棋发展的历史传统,但国际象棋是世界性的,相信随着越来越多国际象棋活动和书籍的涌现,随着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国际象棋在我国的发展就会越来越“热”。一项运动的发展热度其实是个相对的概念,而且风水轮流转,谁说国际象棋在我国就不会有热的那一天呢?期待更多这样的讨论,期待更多优秀的国际象棋书籍的出版,来共同持续推高国际象棋在我国的“热度”。

——一一  2020.5

作者:一一(笔名)
年龄:38岁
性别:男

职业:事业单位人员

【读书心得】影响我“国象生涯”的十本中文书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好棋连连):【读书心得】影响我“国象生涯”的十本中文书

赞(0)
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不妥的材料或文档,请联系删除。hellochess.cn 国际象棋充电站 » 【读书心得】影响我“国象生涯”的十本中文书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