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棋制胜》
一部讲述美国国际象棋大师鲍比·费舍尔生平的传记片
一看主角的脸就很眼熟有没有!没错,就是好莱坞演员-托比·马奎尔。
(有影片下载,请微信扫一扫或手机端按住下方图片识别本站二维码进入公众号,在公众号输入“ 出棋制胜” 获取下载链接)
2001年,他曾在《蜘蛛侠》演高中生。
这位演员,形象上和真实的人物形态上非常相似,我们来对比两张照片
电影中这个对弈投入程度,无懈可基,可以给满分。
而对比历史上的费舍尔,真实下棋中的照片。
托比是以39岁的年纪,将费舍从19岁演到29岁。
不少上了年纪的影评人,都目睹过费舍的赛事,
据他们所称:托比的表演简直以假乱真。
这部美国大片讲述的是国际象棋天才“博比”罗伯特·詹姆斯·费舍尔(Robert James “Bobby” Fischer)跌宕起伏的一生,从传奇般的早年岁月到1972年29岁与俄罗斯世界冠军鲍里斯·斯帕斯基(Boris Spaasky)的历史名局尽在其中。
博比费舍尔的智商高达187(爱因斯坦160)。6岁那年,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他仅靠一本说明书就学会了国际象棋,随后仅花了9年时间,他将美国棋坛的所有最小年龄纪录逐一打破,到15岁的时候,他已经成为国际象棋特级大师,这是他自己也是全世界的又一个记录——最年轻的特级大师。
▼▼▼ 第一 ▼▼▼
鲍比费舍是个怎么样的天才
1、首战金球:1994年(记住这个年份) 第51届金球奖 《不一样的天空》最佳男配角提名。
费舍能成为美国人眼中的第一棋王,绝不是浪得虚名。
国际象棋联合会主席称他为“仅次于牛顿和爱因斯坦的智力巨人。”
6岁那年,费舍凭一份说明书,学会了国际象棋。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13岁,成为了美国少年组冠军。
14岁,在全美锦标赛中夺冠,并将这个称号连续保持8年,
而且有一次,是绝无仅有的11局全胜(1963/1964)。
15岁,菲舍尔跻身世界冠军挑战者8强,
并晋升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国际象棋特级大师
而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战绩,就是1972年在冰岛,与苏联棋王斯帕斯基的巅峰对决。
通过这次胜利,他成为世界冠军。
那也是二战后,首次有苏联以外的棋手夺得棋王称号。
菲舍尔击败了大批苏联高手,他在苏联却拥有无数的崇拜者。
就连斯帕斯基,也被他的天才棋力所折服。
在费舍赢得第六局时,他主动起身为他鼓掌。
这一幕在电影也得到再现。
▼▼▼ 第二▼▼▼
电影完全拍出了他的疯狂
电影《出棋制胜》,就是试图以两个小时的篇幅,勾勒这位传奇天才的一生。
影片一开头,年幼的费舍展现出强烈的求胜心。
他对象棋发生兴趣后,便自学成才击败许多人。
母亲找来地区高手,试图让他死心。
但他坚决拒绝平局
输了之后毫不犹豫地表示——
成名后,他野心勃勃
赞助人这样介绍他
甚至连被妹子破处的“后戏”,也是在钻研俄国人的技巧。
就像所有的银幕天才,费舍也饱受心理残缺困扰。
他有严重的强迫症,无法忍受一切嘈杂。
通过特写镜头和音效,电影放大了各种环境噪音。
配上托比高度神经质的眼神
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他的焦虑难安
在世纪大战中,他无法忍受观众和摄像机的干扰,故意输掉比赛。
并提出无理要求:把赛场转移到乒乓室,不许有观众,不许有摄像机。
历史上也确有此事。
幸好斯帕斯基做出了极大的让步,才促成了比赛顺利继续。
随着声名日隆,费舍的被迫害妄想症愈演愈烈。
害怕被暗杀而逃避摄影师。
住宾馆时要拆开电话,以防被窃听。
甚至怀疑自己的赞助人是俄国间谍。
世纪大战前,他担心苏联人的诡计,临阵脱逃。
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亲自致电,才让他改变心意。
他还时时显示出精分的迹象。
比如毫无理由地成为一名坚定的反犹人士。
荒唐的是,他自己正是犹太人。
费舍饱受精神折磨,脾气暴躁,任性妄为。
对于他的疯狂,影片也给出了原因。
象棋是一种将算计当本能的游戏。
对于游戏者的大脑,有着近乎无穷的考量和挑战。
而这一切,足以将一个棋手的正常人部分,挤压到近乎于零。
有意思的是,与费舍对阵的斯帕斯基,也出现了强迫症状。
一度怀疑自己的椅子中藏有间谍设备。
那一幕突如其来,荒诞不经,
似乎也在佐证着,天才们同病相怜的命运。
鲍比·费舍的故事,曾经拍过纪录片《鲍比·费舍对抗全世界》。
电影版导演爱德华·兹威克。
一系列作品表明,他是能完美融合商业与艺术的好莱坞大导。
通过《出棋制胜》,他不负众望,拍出了顶尖高手棋艺交锋的魅力。
即使不懂国际象棋,也完全不妨碍你欣赏这次精彩的对决。
棋盘对战,犹如武术过招般,行云流水。
镜头很少流连于棋盘,往往专注于两大高手的神态举止。
画中气韵贯通,杀气纵横。
场上气氛凝滞,张力万钧。
影片的另一特色,是处处伪造纪录片样式。
从演员装扮到画面质感,都做得有模有样。
以假乱真程度,绝不输给托比的装嫩指数。
伪电视节目
伪街头采访
伪新闻报道
影片结尾,则插入了一组真实的费舍影像。
他已白发苍苍,老态龙钟。
艺术与现实的勾连,瞬间叫人泪目。
与此同时,电影也从未表现费舍任何招人喜欢的部分。
他独断专横,我行我素,像个被宠溺的孩子。
从头至尾,我们只看到他对出赛条件的严苛,对金钱的算计,以及对身边的人毫无感情的交流。
这一切,使得《出棋制胜》超接近一部“纪录片”的职能:
只展示,不表态。
个人觉得,优秀的传记电影,就该有这样的追求——
如实呈现人物的生命经历,
而不是掺杂主创杂七杂八的诠释和戏说。
▼▼▼ 第三▼▼▼
电影拍的其实是第三次世界大战
费舍成为世界冠军之后的生涯,电影只用几行字幕交代而过。
其实他此后的人生更为传奇。
冰岛大胜,令他成为美国人眼中的民族英雄。
但生涯巅峰的他,却拒绝参加国际棋王卫冕赛,以至于失去桂冠。
并且在整整20年,没有与高级别的职业棋手对弈。
直到1992年,当棋坛快要淡忘他时,又突然复出,再度约战斯帕斯基。
种种富有戏剧性、值得大书特书的事迹,电影却都选择了——
忽略
理由也很简单,兹威克想拍的,并不止于一部人物传记。
冰岛世纪大战,也绝不是两个象棋高手的较量。
背后承载了厚重的政治意义。
片名直译为《弃卒》。
导演这样解释道:
鲍比·费舍的背后是基辛格和尼克松,鲍里斯·斯帕斯基的背后是勃列日涅夫和克格勃。这两个棋手,都是各自国家的棋子。
因此这次划时代的对弈,也被称为
“棋盘上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冷战威慑全球,美苏争霸如火如荼。
在国际象棋界,苏联一直占有绝对优势。
通过棋局,他们年年嘲笑着智硬的美国佬。
长期以来,国际象棋是证明共产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完美战场。
因此冰岛一战,输赢胜负,事关苏联国体国格。
而作为美国最年轻的棋王,鲍勃·费舍不按常理出棋,接连战胜大批苏联高手。
在内心深处,他更对美国主导宣传的苏联邪恶论深信不疑。
因此,他完美的充当了美国在这场意识形态战争中的秘密武器,犹如刺入铁幕心脏的一支匕首。
从一个更大的棋局看来,两名大师级棋手,正是两个超级大国博弈的卒子。
身处这样极端的压力之下,天才的锋芒越是毕露,身为肉体凡胎的精神也越走向崩毁。
费舍单枪匹马替美国赢得了“第三次世界大战”。
但一个棋手再智慧超群、孤傲遁世,也无法摆脱被时局降服的命运。
《出棋制胜》有点像一曲天才的挽歌。
曲终人散,人们所记得的,只是方寸之间,华丽而优雅的厮杀。
一役毕一生,大师们的传奇,只留于棋盘,不存于凡尘。
国际象棋传奇人物4、5岁开始学棋的故事丨丁立人、韦奕、侯逸凡、君文君、王皓、余泱漪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文睿国际象棋):国象电影推荐:《出棋制胜》-世界冠军是怎样炼成的!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